緣高:盛裝濃茶用的主菓子,為多層的箱型漆器;主客(正客)由最基層開始拿取,依序傳遞給其他客人以同樣方式取用翻譯以五重緣高(5人份)最為正式,1層擺放1個和菓子;客數增添時,由上往下在每一層依次加1個和菓子,最下層則連結1個不變。蓋子上放置與客數一樣多的、洗淨過的黑文字,尖頭朝左以梯形排列(此為客人看到的方向),主客的最後放,並且斜置在其他黑文字之上。(圖片濫觞=樂天)
跪坐在茶樓,鐵壺燒開熱水所發出的聲響,如同森林裡被風吹動的松樹傳出的松籟,彷彿冷風漸漸吹過靜待一碗茶的客人。再瞧一眼懷紙上搖擺的風鈴,不由令人悶熱全消,即便和服內汗流浹背,也能感觸感染到炎夏中由五感拼湊出的涼爽翻譯
日本茶道本來是巨賈及具有恢弘領地的軍人獨享的文化及教化,後隨江戶時期的經濟成長而擴大,主要由擔當茶聖千利休傳統的三千家逾越階層、為庶民打開茶的世界,推行成本日人人可以參與的嗜好。
干菓子器:漆器、木盤或金屬製品,平日盛放兩、三種干菓子,數目比客數多,注重擺盤的條理感及拿取動線,由客人徒手取用翻譯(圖片起原=創作菓子 悠)
撰文=蘇楓雅
審稿編輯:林玉婷

吃茶品茗文化由禪宗帶入日本,而禪修常有坐禪冥想,卻輕易教人發睏翻譯因此有傳說,為趕走睏意,禪寺開始有了吃茶品茗的習慣,無怪乎抹茶是苦的。另外,傳說鎌倉幕府的三代上將軍源實朝,某日淩晨犯頭痛,禪僧榮西於是獻上有益身體的茶,上將軍喝完茶就診好了頭痛,其鼎力讚賞使吃茶品茗習慣在日本落地生根。又有一說指出,上將軍實際上是因為喝酒過度而頭痛,自此「茶是宿醉之藥」的說法就傳開來了。
和菓子不只是藝術,就連茶道具也草率不得!


延伸浏覽
▶藝術與美感的饗宴 日本的和菓子與茶道文化
▶羊羹裡面為什麼沒有羊?謎底與茹素的僧侶有關
▶日本把甜點釀成可食藝術

菓子鉢:主菓子用的陶磁器,內盛契合客數的菓子,一般為單數翻譯將浸泡過水的一雙黑文字拭去水滴擺在鉢緣,看成夾取的筷子。(圖片濫觞=作者攝於茶道課)
越是專注於上述手部動作的細節,外觀看來越似行雲流水,所以說茶道是軍人修心的工夫。
懷紙:客人用來放和菓子的紙,由客人自行攜帶;男人用的較大,女子用的較小。懷紙為純白色,也有自出機杼的技倆,在角落印上浮印、紅楓、十二生肖或可愛圖案。(圖片來曆=木乃香)
1. 首先,由泡茶的亭主用雙手將菓子鉢捧至主客的眼前,兩人雙手觸地,彼此施禮。
2. 和菓子的取用從主客入手下手——雙手觸地,側過臉對下一名客人行禮並說「我先用了」,對方於同時施禮默示「請用」翻譯
3. 用雙手將菓子鉢略微捧高,同時垂頭致禮,對呈上的和菓子默示感謝後放回原位。
4. 掏出一疊備用的懷紙,半數的中間放著黑文字,右手從底部將最外層的半張懷紙朝本身的標的目的往前翻,朝右傾斜摺出紙角,然後平放在跪坐的膝前。
5. 用菓子鉢上的黑文字筷子夾取一個和菓子放到懷紙上,接著將筷子橫放切近懷紙的右上方,用突出的紙角將沾到的筷子前端擦拭乾淨,最後將筷子歸位。
6. 雙手將菓子鉢捧到自己與下一名客人的中心前方位置,傳遞給下一名客人取用。
7. 左手拿懷紙,右手拿黑文字,一次切一等份,將和菓子分成3次享用完。
8. 用過的黑文字留在懷紙上,上面及下面三分之一的懷紙皆朝內往中間摺,最後橫向半數,整理懷紙與黑文字於懷中。
和菓子在端上茶席前需要先裝盤,各門戶皆有分歧的講求翻譯門戶之一的「裏千家」利用的器皿有3類,取用的道具有2項,到底這5種茶道具怎麼用?

茶道的派別分歧,取用時的禮節也有分歧的講求。在此,以裏千家的方式來講明翻譯
黑文字:行使楠木科的黑文字樹木削製而成,故名「黑文字」,依用途分歧有巨細長短;粗長的作為拿取用,細小的則雷同食用叉子。
和菓子的取用禮節
引用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9%BB%91%E6%96%87%E5%AD%97-%E6%87%B7%E7%B4%99-%E4%B8%8D%E6%98%AF%E6%96%87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-77260931